美团反腐公告:2019年查处贪腐刑事案件38起,涉案员工20人
1月10日上午消息,美团发布2019年年度生态反腐公告。公告显示,2019年美团总计查处违纪类刑事案件38起,涉案员工20人、合作商员工70人被采取刑事拘留、取保候审、依法逮捕等强制措施。公告指出,美团将反腐败视为一项组织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对内部员工贪腐“零容忍”的同时,基于共建阳光透明营商环境的社会责任,也对合作伙伴危害平台秩序、侵害用户利益的变相舞弊行为坚持“零容忍”原则。2019年,美团总计调查38起违纪类刑事案件,其中内部员工贪腐及其他违纪15起,涉案员工20人、合作商员工1人,涉及案件包括收受贿赂、利用职务便利套取侵占公司资金、侵占商户结算款项等;合作商员工变相贪腐23起,涉案人员达69人,涉及案件包括勾结网络黑产、诈骗、盗卖公司资产等。目前,涉案人员已被采取刑事拘留、取保候审、逮捕等强制措施。2018年12月,美团曾发布生态反腐处罚公告,宣布包括内部员工、合作商人员以及共犯社会人员等89人受到刑事查处。其中,某外卖渠道高级总监因触犯公司高压线被公司解除劳动合同。2019年7月,美团原市场营销部总监赖某、高级经理梅某某、离职员工路某某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北京朝阳警方刑事拘留。2017年,美团联合京东、腾讯、百度等14家企业成立“阳光诚信联盟”,通过共享职场黑名单机制,对舞弊员工联合拒绝录用,对不良商家联合拒绝合作,目前阳光诚信联盟共390家成员单位,失信名单涉及170家企业、3100人。2019年1月,美团在年度战略沟通会上发布“美团七条”廉洁自律宣言,内容包括“不索贿、受贿、行贿,遵守礼品申报制度”等,现场一百多名高管宣誓。美团相关人员表示,对于内外部腐败行为,美团始终坚持有案必查、绝不纵容的治理决心。未来将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廉洁生态共同体”,打造开放、公正、阳光、透明的营商环境。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1628
接二连三:刘强东卸任拍拍网关联公司总经理一职
1月10日消息 天眼查数据显示,1月9日,拍拍网关联公司南京拍拍蓝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刘强东卸任该公司总经理一职,其助理张雱卸任该公司执行董事,同时,李娅云卸任该公司监事。南京拍拍蓝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14年10月成立,注册资本为1600万美元,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软硬件销售及技术开发;电子商务应用工具软件、套件的开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技术研发;电子商务评估软件工具的技术开发;电子商务系统集成等。近期,刘强东卸任多家公司的高管职位,包括京东物流的运营主体北京京邦达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京东龙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京东云计算全资子公司江苏利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等。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702
华为P40 lite钢化膜谍照曝光:右上角存神秘缺口,下巴有点宽
1月10日消息 继早前华为P40/P40 Pro钢化膜谍照曝光后,今日再度有爆料博主晒出华为P40 lite的钢化膜谍照,一起来看一下。从博主8090生活数码晒出的华为P40 lite钢化膜照片来看,预计华为P40 lite不会采用较为火爆的曲面设计,同时从照片来看并没有为前置摄像头预留孔位,屏幕右上角还有一段缺口设计,下巴相对于其余三边框而言较宽。目前尚无有关华为P40 lite的配置信息曝光,不过根据华为手机发布的规律来看,先前发布的华为P30 lite实际上就是华为nova 4e,华为Mate20 lite实际上是麦芒7,因此华为P40 lite也应该隶属于nova系列。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785
华为Mate30/Pro官方鼠年限量版保护壳开售:99元
1月10日消息 今天,华为商城宣布,华为Mate30/Pro系列官方鼠年限量版保护壳上线开售,发现,在华为商城中,HUAWEI Mate 30 “鼠”你有福新年限量版保护壳(絮语红)售价为99元。官方还表示,此玻璃背盖通用版适用于HUAWEI Mate 30/Pro 4G版、Mate 30/Pro 5G版的玻璃背盖版本;丹霞橙、青山黛版本不可用。华为Mate30/Pro系列官方鼠年限量版保护壳以经典的中国红配色,搭配金鼠送福,送上新年好运气。材质上采用高分子环保PU材质,兼顾亲肤质感和防护性能。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1243
专访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曾庆存:我国气象事业整体蒸蒸日上,世界一流
编者按: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核潜艇专家黄旭华,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大气科学家曾庆存,共同荣获本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人奖金800万元人民币。曾庆存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数值天气预报奠基人之一,为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的两大标志——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做出开创性贡献。他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己任,潜心基础研究,着力原创,并为国家培养出大批大气科学、地球流体力学和气象业务的高层次人才。曾庆存院士表示,我国气象事业整体蒸蒸日上,是世界一流的,没有必要自卑。网易科技日前独家采访了曾庆存院士,以下是采访全文。还是教师节前一天,年轻学生们敲开曾庆存的办公室,对老师进行探望。十多位学生的到来,让安静的办公室变得热闹起来。学生们给曾庆存送去的,不光有盆栽,贺卡,还有贴心置备的洗澡用具。“都是在读学生,”曾庆存不认为自己的门下人才济济,“我这些学生不算多啊,人家其他领域的院士,能带几百个学生,我这里来的是好几届的学生。”人才短缺——曾庆存所在气象研究领域也面临这个问题。他解释说,现在更多人要为生计奔忙,坐不了冷板凳。一心一意搞科学的人,很少。84岁的曾庆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也是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知名度的气象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官网的评价),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即进入气象科学领域,成为中国气象学承前启后的关键科学家之一。“我们国家气象学始祖辈的人物,像蒋丙然先生、刘衍豪先生、竺可桢院士、涂长望院士、赵九章院士、李宪之先生、卢鋈(wù)先生等,这是第一代。第二代,把西方比较先进的东西一点点引进来,就是叶笃正院士、谢义炳院士,还有顾震潮先生、陶诗言院士、吕炯先生、程纯枢院士、高由禧院士、黄仕松先生、谢光道先生等,这是第二代。我们是第三代或第三代半。我们这一代,就是为了实现数理化、工程化。这是赵九章先生于1958年提出来的,其执行和实现主要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情。”竺可桢和赵九章不用说,一个是集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于一身的卓越科学家,一个则在气象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领域均有突出贡献,且是两弹一星功勋。名单中的叶笃正院士,则是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国家最高科学奖获得者,他和谢炳义、顾震潮、陶诗言几位先生,都是曾庆存的老师。沿着前人的脚步,在气象科学领域,曾庆存具有不少开创性建树,他是中国最早从事气象遥感卫星研究的科学家之一,也在国际上第一个成功使用原始方程进行数值天气预报,由他首创的“半隐式差分法”,至今仍是世界天气和气候数值模式的核心技术之一,现在也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成为当代超级计算的主流算法之一。通俗来讲,今天不论你是在电视上还是在手机上看到的天气预报,都有赖于数值预报在支撑。“这是作为天气预报的基础。现在没有数值预报的结果,天气预报员也不能只凭经验报天气。”曾庆存告诉网易科技《科学大师》记者,经过近数年的发展,中国数值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已经有了质的提高。目前天气预报的时效性已经提高到5-7天,也就是说7天内的大范围天气是可以预测的。因为中国还有气象卫星进行天气监测,气象卫星监测和数值天气预测成为两大利器,尤其在气象灾害,如对台风、暴雨等的监测、预测和防治方面,得到有效应用。据他说,比较而言,在中国境内登陆的台风一个都没漏掉,全都预报成功,所造成的灾害大大减少。而放在过去,一个台风登陆,可造成数千人死亡,现在的死亡大都是个位数,并且多有零死亡的情况。此外,随着气象卫星技术的发展,中国在全球气象科学领域的表现也越来越出色。虽然中国的气象卫星发射晚于美国20多年,但目前中国的风云卫星与欧盟、美国等三方,构成了世界气象组织的极轨卫星气象监测网,监测全球天气,向世界各国提供服务。根据中国气象局统计,截至2019年5月,使用风云卫星数据的国家数量已增加至98个(数据来源于《人民日报》)。而早在1970年代初期,曾庆存就是中国气象卫星起始阶段参与研发的科学家之一。除了极轨卫星,曾庆存告诉《科学大师》,和欧盟、美、日等国一样,中国也有自己的地球静止气象卫星,这种卫星固定在地球上空某个特定的点上,能实现对星下点及其周围广袤地区进行连续不断的监测。中国当下正在地球上空运行的静止卫星已达四颗,其中的风云四号卫星,性能强大,除了能提供各种云图外,还能探测星下广大地区的三维温度和水汽分布,以及探测雷电,而且能实现随时观测,随时发报告。2016年6月22日,世界气象组织授予曾庆存第61届“国际气象组织奖”,这个奖被誉为世界气象科学的最高奖。世界气象组织主席戴维·格兰姆斯对曾庆存在卫星气象遥感理论、数值天气气候预测理论、气象灾害预测和防控调度问题,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和地球系统模式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予以高度评价。曾庆存眼下参与的一项重要科研工作,是位于北京远郊怀柔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的落地建设。他和其他科学家一道,历经9年的努力推动,使之立项,并将于2020年完成建设。尽管年事已高,并没有担任正式的头衔,但曾庆存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是大科学装置总项目的创导者,也是地球系统模式研制的总负责人之一。《科学大师》记者了解到,这个科学装置,研究应用面极广,包括了气象学和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固体地球科学、空间科学、生态环境、水资源和农业科学及其他方向。此外,据曾庆存说,连地震预测研究,也可包括在内。中国科学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的一份资料介绍,目前只有美国和日本拥有自己的地球模拟器。中国建设的这个地球数值模拟大装置,将既能加深人类对地球环境过程基本规律的认识,也能提升中国在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问题上的话语权,因为没有科学研究在国际上就说不上话。“不进则退。”问到担心不担心中国的气象科学研究在世界上掉队的问题,曾庆存回答《科学大师》记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道路总是有起伏、不平坦的,但他也明确称,他这一代也是继往开来,只是打了个基础,他更寄望于将来,“以后中国的气象科学有黄金时期。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抓紧基础研究和为人民服务宗旨,就会有永远坚持的动力,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攀上顶峰。”以下为采访正文:一,“我们相信能搞成”科学大师:您推动现在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意图是什么?曾庆存:首先是为了研究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这个很重要的问题,国际上都在搞数值模拟研究。所用的数学模式非常复杂,包括有大气的模式、有海洋的模式、有陆地环境的物理模式、有植物的生态变化的模式、有水文的模式、有北极南极冰变化的模式,还有二氧化碳怎么被吸收和排放出去的模式。现在一共有七八个模式,耦合在一块,就叫做地球系统模式。从本世纪开始,国际上形成共识,要研究长期气候变化,必须要有这种大的数学模式,气候变化规律才能算出,才有一定的科学根据。我们国家原来没有那么大的计算机进行模拟,所以我们就强烈地呼吁,我们中国要自主研发地球系统模式。通过这个专门的超级计算设备,既要把气候问题研究清楚,同时也想把地球各个圈层的关系,比如气圈、水圈、陆地圈的构成,水怎么循环、怎么蒸发、怎么降雨之类的,也搞清楚。再深一点,地下水是什么样的,热的地幔怎么流动的,矿山的矿物怎么生成的,火山是怎么出现的,要弄清这些规律,也要搞一个定量的模式进行理论研究。还有地震,我们对断裂带或断层活动,有许多台站长时间的监测记录,通过对这些监测资料的分析计算,现在科学家已能做到,地震一发生很快就算出震中在哪,震级多少,裂度多少,破坏中心在哪。如果能再建立一个断裂带活动的力学理论模式进行模拟,并融合长期的监测资料,就有可能(预先)算出该断裂带在何时何处会发生岩层断裂,也就是说,把地震预报出来。总之,研究全球气候和地球环境的变化,都要靠这个装置,我们相信能搞成。二,在未来50年,也许地震能被预测科学大师:您刚才讲到预报地震,这个地球大科学装置能完全实现吗?曾庆存:50年后在某种程度上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当然这是我的考虑。也许会早一点,也许会晚一点。因为地震,比如说对于地下的断层,至少要有50年左右的监测,不断地监测它发展和变化,可以找到某些规律,再加上理论模式的模拟结果,对比融合,就可以掌握该断裂带活动的规律,试作地震预报了。比如说,地震发生的一两年之前给预报出来,或者说再临近一点就预报出来。大概趋势我想是可以预报出来的,尽管可能不太准确。科学大师:现在没有这个装置,我们从科学上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么?曾庆存:也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能预测,但是只能是支离破碎的,甚至是滞后的,即(从)事后进行的补算得到。另外,在实用上,则是靠别的代用品指标,比如说蚂蚁出来了,蛇出来了,确实它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到底地层是怎么震动的,会断哪一块,不知道,时间序列上也搞不清楚,靠这些来找相关性是不太完整的科学。现在我们搞这个装置,以便将来对地震有更大的完整的科学计算,和(获得)更多的监测资料,肯定要好得多,最终有可能实现精准的地震预测。当然,有一定的误差范围。就像气象科学一样,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在一个具体的地域里,气象预报顶多只能提前一天,而在今天,有了较好的监测网和数值天气预测,可以预报七天。以后地震预测也许可能是类似的发展。三,中国气象科学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科学大师:有说法是我们国家的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处于世界一流水平,这方面有什么指标吗?曾庆存:主要还是看理论研究和监测、预报实践及气象服务水平。比如理论认识怎么样?监测到不到位?预报准不准?气象服务达到什么程度?从这些层面来衡量,应该说从总体上讲中国是在一流水平。在气象科学上面,谁也不好说是最高的,美国和欧洲也不能(这样)说,他们也还有不够的一面。但是,中国的气象观测站密度之大,我们可以讲是最好的。密密麻麻,你要说自动观测站,一个省就有好几千个。中国气象部门对社会服务覆盖面之广和项目之多,以及气象人员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辛劳和敬业,是世界上很突出的。科学大师:美国的水平怎么样?曾庆存:电子计算机和用电子计算机作数值天气预报试验,是美国先做出来的。他们发射气象卫星,在空间上观测地面上的气象,也是最早的。不过,现在欧洲赶上去了,中国也赶上来了。不管怎么样,中国现在从数值天气预报,从气象卫星监测水准来讲,是世界先进的。现在欧盟、美国、中国三家组成了世界气象组织主导的世界气象卫星监测网。科学大师:意思是说,我们国家的气象信息是有能力和全球其他国家共享的?曾庆存:欧洲、美国、中国,这三家的极轨气象卫星组成了一张监测网,对全球气象进行全天候监测,这些数据信息供给全世界使用。我们还有静止卫星,就是相对固定在地球上空某一个区域的卫星,美国有,欧洲有,中国有,日本有。在赤道上空,我们可以连续监测一个很大的区域。比如说在太平洋,包括南海和印度洋,包括中太平洋和印度洋,覆盖的面积,北边可以到北纬50度(黑龙江)以北,南纬到澳大利亚以南,有能力对整个这个地区连续地监测,这方面我们也为世界服务。我们和欧、美、日等正好组成完整的气象信息网,将监测数据提供给世界各国。我们中国气象局就提出了:“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的方针和规划,所以世界气象组织很赞赏中国。中国还专门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气象服务和人员培训。科学大师:我们监测的精确度怎么样?曾庆存:全球范围内,哪个地方有台风,哪个地方有雷电,我们都探测得出来。凡是外国卫星有的监测项目,我们国家的卫星都有,而且风云4号还有外国静止卫星所无的项目。当然,我们可以自豪,但不可以骄傲。科学大师:实现这个能力,我们花了多长时间?曾庆存:准确地讲,我们最早搞气象卫星是1970年,当时我身在其中,进行了前期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也做出了我们国家最初的气象卫星的方案。不过,我们的气象卫星上天是1988年,晚于美国,晚于苏联,大约晚了20年。不过,美国1966年的气象卫星也是带试验性的,不大好用,定向上不好。好用的应是三轴定位的,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才做到。我们当初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后来我们国家系列的气象卫星都做到了(这一点)。四,现代化的数值天气预报是怎么问世的?科学大师:为什么说应用原始方程作数值天气预报您是首位?世界上对此有定论么?曾庆存:天气预报(的发展历程)分两个阶段,一个是经验预报,就是看天气图,用简单的一些规律推断,预测某天天气是什么情况,这主要是靠经验。到后来用计算机来分析计算,就是数值天气预报,这个是第二个而且是很重要的阶段。我们国家上世纪60年代,甚至70年代、80年代前半期,主要还是经验预报。美国1950年开始用电子计算机做数值预报试验,用的是高度简化了的模式即涡度方程,很多国家也跟着试验。试验了数年,结果是不能在预报业务中使用,因为精度低,还得用原始方程组,要研究。我1961年发现,原始方程中不同时间尺度的过程,可以用不同的办法来算,这就发展出了“半隐式差分法”,用来求解原始方程作数值天气预报,成功了。第二年,苏联马上用到实际天气预报业务上了。美国是知道的,把文章用英文翻译过去,在内部参考使用。然后再用了几年时间发展他们自己的一套,即全显式格式,虽然时间步长很小,计算量很大很大,但他们用很大的计算机,计算也成功了。1968年他们发表文章。那时代处于冷战背景,西方都不愿提苏联的工作。此后,世界都用原始方程组作数值预报,于是数值预报方法成为实际天气预报的业务。所以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化应用是从成功求解原始方程开始的,我这个半隐式差分法最早。由于半隐式差分法的优越性能,至今它仍在数值预报中广泛使用。2016年,世界气象组织经过评审,确认我这个工作是先驱性的,在给我颁的奖——国际气象组织奖的证书中,就有写这一条。五,灾害伤亡不能都怪气象部门科学大师:我们普通人更关心气象科学与实际社会生活的关系。官方数据披露,今年夏天的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造成多个省份(市)1402.4万人受灾,20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对于这种破坏性极强的气象灾害,我们的预报能够提前到什么程度?曾庆存:现在可以提前5—7天。比如说台风,5天之前,我们可以报出其大概走向,当然有一定的误差。但总体来讲,现在台风预报相当准了。比如说中央气象台的台风预报模式和广东省气象局研制的华南台风预报模式,确实预报效果很好。24小时作出的登陆点预报的误差只差30公里到50公里。比如说台风“山竹”是去年最厉害的台风,称为“风王”,当时的预报和实况,都是在广东省台山和阳江之间登陆。今年在我们国家登陆的超级台风“利马奇”,从气象预报角度说,也是成功的。五天至三天前就预报出的台风登陆路径,发出了是超级台风的警报。至于成灾重,那是另外的一个问题了,和地理环境条件及防灾减灾的措施有关。内陆地区人民群众的防灾经验、意识、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科学大师:台风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曾庆存:比如说9天之前,在西太平洋上空,发现有一些热带云团,会不会发展成台风呢?我们气象卫星都在监测,将获取的初始数据输入到电脑里面来计算,用数值预报预测它的发展趋势,什么时候成台风?移动路线如何?卫星又不断地随时监测,随时进行数值预报、制作四维图画,实时传递给相关机构。尤其是有可能登陆我们国家的情况,登陆前三天就已进入警戒状态,加密监测和预测。我们的静止卫星,一般6分钟就可以发回一个图像,比如说温度怎么样,降水情况怎么样,涡旋云系和海面上风场怎么样,15分钟就可以给你一个较完整地区的定量数据。没有气象卫星的这些即时资料和信息,数值天气预报很难做好。这两个相辅相成,是气象部门的两大利器,也是气象事业和气象科学现代化的两个重要标志。六,天上原来有这些气象卫星“宝宝”科学大师:我们这个气象卫星在天上是怎么分布的?曾庆存:现在有两种卫星,一种叫极轨卫星,差不多是绕地球南北极飞行。我们国家,供世界使用的有四颗,叫风云三号卫星系列,其中值班的即参加世界气象卫星网络并为全世界提供服务的是两颗。此外,还有一种叫做静止卫星,固定在赤道上空某个位置上,相当于地面上是固定的。我们国家有四颗静止卫星,叫风云二号和四号系列,从东往西排列,覆盖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对气象情况进行时间连续不断的监测。也提供世界服务,且有一颗是专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的。如果想要提高较小范围区域的观测的分辨率,我们还可用“高分卫星”,如高分四号、六号等等。七,人工干预天气,不是那么容易科学大师:虽然技术水平在提高,但还是能听到老百姓议论,天气预报不准,您有什么解答?曾庆存:有些地方是监测死角,仪器探测不到,探测的分辨率也不够。探测不到,分辨不出,你怎么能作预测?更何况,自然界里面还存在偶然性,偶然性是报不了的。但是在一定大的范围,例如说北京市这么大的范围和数小时内的总情况,偶然性减小,大多又可探测到和分辨得出来,可预报出的概率就大得多。比如三个钟头以后、六个钟头以后北京地区会不会下雨,这个一般能报准,它有一个既有的科学统计和规律分析作为基础。当然,也有一个概率分布,预报不可能每次报准,总有报不准的情况,这是科学的说法。另外就是超出现有科学水平的也报不了,比如空间距离上,需要雷达能够覆盖得了,百公里能被覆盖和预测,只能说百公里内的事情,就预测不了一百公里外的天气。还有一个,长期的气象是难报甚至是预报不了的,这就是科学上的混沌现象所致。观测的误差导致有一个可预报的时限,长于此时限的预报一般是不准的。目前只能预报5—7天,超过这个时间就不准了。再长一些,只能考虑报平均状态了,比如说一两个季度的平均情况,特别是中国的旱涝,能不能提前半年预报?这是有可能的。当有强信号预兆,例如厄尔尼诺事件时,可以报得准些。在一般情况下,现在还不能很好地掌控,只是预测一个大概,供参考。科学大师:那对未来的长期气候演变,也是无能为力的?曾庆存:以后地球系统模型建成了,可以试验作一年的气候预测,或者在某些有先兆的气象情况下,两年大概也可以。至于预报十年以后、一百年的气候怎么样,不敢说,因为有很多因素和变量的作用,不只是人类排放二氧化碳这种单一的因素影响。科学大师:预测之外,人工干预天气,现在能实现到什么程度?曾庆存:我的研究中,有一项自然控制论,和你提的这个问题有关,就是怎么用数学和物理的办法,研究人工改造或影响天气。理论上,我提出来了,但是在实际尚没有办法实现,因为按理论方法实践起来要有许多技术条件,很难,尚未解决。我们国家人工影响局部地区的天气,如人工消雹和人工增雨,已有二三十年的大规模试验。消雹相当成功,增雨也有不少成功经验,但目前尚是凭经验,总结得不够,更没有系统的理论和形成工程化的作业规范。比如说打火箭到云中去让它下雨,那是因为天上已经有足够的客观条件了,打火箭上去只是将催化剂加到云中,使更多的水汽凝结成大水滴,就会下更多的雨水,即增雨。这个技术手段局部是可以的。当然云里的能降雨的水滴下光了,你再打也没用了。技术手段应该说是有限的。要取决于很精细的条件。不过理论上说,只要你掌握了规律,列出方程来,并给出初始条件资料,就可以求解,告知你怎样作业,可增雨多少,但还得有技术,技术达不到的,也不能解决。又例如,大气污染的减排,从理论上算法已经有了,比如PM2.5怎么形成的,是什么规律,方程公式怎么样,这个都应能做到。尤其是PM2.5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情况下,可以解决。重要的是要认识规律,列出准确的方程式,且监管到位。今年到明年,我希望在人工排放的监控、调控方面,可以有一些突破。雾霾可以解决,就是说从理论上能够找到怎么减排的最好方案。避免一刀切,即我们可按理论算出,在关键地区必须减排和应减排多少量,就可保证京津地区空气质量达标。还有,气象条件好时,还可使一些企业多开工生产,保证其按年份平均来计算,经济不亏损,生产治污两不误。当然,最彻底的办法是研究出工厂不排污的技术,这方面我们国家的研究还颇有进展,前途光明。八,要正确理解“人定胜天”的说法科学大师:中国曾流行一个说法,叫做人定胜天,您觉得人真能战胜自然规律么?曾庆存:首先一定要懂得和掌握运用自然规律,做到趋利避害。用现代的科学监测手段,知道了自然规律之后,可以很有效地利用自然界,但不能违反自然界的规律。改善或者说改造自然界,在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干旱和沙漠化,有防护林、塞罕坝,北京因此也就几乎没有了漫天沙尘的天气了。这个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情况。但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坚决不能做,不但做不到,甚至要吃苦头,或适得其反。现代人有个误解,以为“人定胜天”,就是按照人的意愿或意志可以改变自然界。其实,这个“定”字,不是“一定”的意思,什么叫定?古代的人,尤其是“天子”,讨论社会和人事问题,相信和强调天命,即由天命定下来的。春秋战国时代,有学者提出并非总是如此,人也可决定自己的命运,只要人做得对。这就是“人定胜天”的思想。怎样可以“人定”呢?曾子的《大学》说:“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见,“知止”才能“定”。那么,什么是“止”呢?要“止于至善”。“至善”即十全十美。就是人要修养好,认识和遵守规律。“能得”就是办得成事。可见,这个“定”是安定。安定,即懂得规律,遵循规律办事。推广到对待自然界,你必须懂得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就是说你安定了,能够找到办法了,就可以合理改良自然界的情况,和自然和谐相处。应该是这样解释。说人一定能够战胜自然界,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是夸张的。科学大师:实际上也就是说,人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万物主宰。曾庆存:是的,一定要认识自然规律,一定要按规律办事,不能违反自然规律。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1197
201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公布:核潜艇专家黄旭华、大气科学家曾庆存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月1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备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两位广东籍的科学家——94岁的中国船舶集团所属719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85岁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庆存。每人奖金800万元人民币。黄旭华,1926年3月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作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黄旭华院士毕生致力于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与发展,先后担任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为我国海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曾庆存,1935年5月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市,是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国际数值天气预报奠基人之一,为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的两大标志——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曾庆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半隐式差分法”和构建斜压原始方程模式,突破了同步计算涡旋和波动的技术瓶颈,首次成功实现原始方程数值天气预报,这一工作成为数值天气预报发展的里程碑。他的理论、模式和方法随即被世界气象组织“莫斯科世界气象中心”用于天气预报业务。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每年评审一次,根据《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三大奖每年授奖总数不超过300项。经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委员会三级评审,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5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5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含创新团队1项),二等奖160项。10名外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分量最重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分别颁给了中国工程院黄旭华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791
英特尔DG1独显样卡真机照公布:玩《星际机甲》超30帧,信仰灯亮瞎眼
1月10日消息 英特尔在2020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0)上正式发布DG1图形显卡,今天英特尔公司还展示了新款DG1显卡的开发样卡及其图形渲染实力,官方还演示了用DG1玩1080p分辨率的Warframe(《星际机甲》)。英特尔表示,新的Gen12架构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比其当前一代处理器内部的当前Gen9.5图形架构快四倍,并且鉴于这是一种可扩展的设计,其未来潜力不容小觑。英特尔DG1显卡看起来确实很像独立显卡,甚至还配备了英特尔独特的带有蓝色阴影的RGB灯。从英特尔先前披露的消息中可以发现,Xe架构将包括三个部分:用于低功耗芯片的Xe-LP(DG1),用于高性能变体的Xe-HP和用于Xe-HPC的Xe-HPC,后者是英特尔面向高性能计算市场推出的芯片。此次亮相的装有英特尔DG1图形芯片的开发卡非常笨重,因为它是Xe-LP型号,功耗可能低于25W。从开发样机没有采用外接供电的方案来看,其TDP肯定在75W以内。此外开发卡还拥有1个HDMI和3个DP,尚不能确定它是否支持PCIe 3.0或4.0。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737
4GB内存版树莓派4 B展示运行 Endless OS
除了官方操作系统Raspbian之外,Raspberry Pi还支持Windows 10 IoT Core、Ubuntu Core和OpenElec等系统。现在,Endless OS 也将很快加入这个行列。在2020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0)上,Endless公司现场展示了如何在具有4GB RAM的Raspberry Pi 4 B上运行 Endless OS。该公司创始人Matt Dalio表示,接下来的几周内将提供公开Beta版。Endless OS是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它使用从GNOME 3衍生出来的定制桌面环境,旨在提供简洁和流水线化的用户体验,并能够在各种配置的电脑中使用,但以前从未在Raspberry Pi上运行过。同时,“提供便捷的教育条件”也是这款操作系统的核心理念之一。Endless OS也是Hack儿童笔记本电脑的专用操作系统,一些为儿童打造的计算机和编程教学软件将会预装在 Raspberry Pi版Endless上。Endless Inc.公司代表提醒,Raspberry Pi版本的操作系统将需要Pi 4 B。CES上的演示单元使用了配备4GB RAM的Pi 4B,但是尚不清楚2GB或1GB的型号是否可以同样运作。Endless OS的Raspberry Pi版本还会包含一些预装的Raspberry Pi特定程序。该公司未透露会有哪些预装应用,外媒 tom'sHARDWARE 猜测,《我的世界:Pi版本》将会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833
OPPO ColorOS 7最新尝鲜适配机型计划公布:2月份轮到Find X
1月10日消息 今天上午,ColorOS官方公布了ColorOS 7 系统的2020 Q1限量尝鲜适配计划,截至到目前,已经有7款相关机型开启了限量尝鲜,包括Reno、Reno 10倍变焦版、Reno2、Reno Ace等手机。根据OPPO公布的2020 Q1限量尝鲜适配计划,1月13日适配OPPO R17、R17新年版。1月15日适配OPPO R17 Pro、R17 Pro新年版、R17 Pro王者定制版。2月份适配OPPO Find X、Find X超级闪充版、Find X兰博基尼版、Reno Z、K5手机。3月份适配OPPO Reno2 Z手机。OPPO表示,2020年第二季度详细ColorOS 7限量尝鲜适配计划将在3月份公布,包括机型:OPPO R15、R15梦境版、K3、A9、A9X、A11、A11x。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1621
春节将至,陌陌为2019年12月31日前在职正式员工发iPhone 11
1月10日消息 据新浪科技消息,今日有陌陌员工晒出内部邮件。邮件显示,陌陌为2019年12月31日前在职的正式员工每人准备了一份礼品,要求员工按照工号顺序领取。礼品为256GB的苹果iPhone 11,颜色随机。公开资料显示,MOMO陌陌是陌陌于2011年8月推出的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开放式移动视频社交应用,是中国的开放式社交平台。同样,此前因腾讯云2019年完成100亿元营收目标,腾讯云和TEG(腾讯技术工程事业群)团队成员每人获得一部iPhone 11 Pro手机奖励,获奖人员超过8000人。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842
微软Visual Studio 2019 for Mac 8.4 发布
Visual Studio 2019 for Mac 8.4 已发布,作为开启新年的首个版本,8.4 引入了不少激动人心的增强功能。其中不少是来自社区的呼声,主要包括:支持 .NET Core 3.1 最新稳定版提供对 ASP.NET Core 项目的脚手架支持提供开发和发布 ASP.NET Core Blazor 服务端应用程序的能力改进编辑体验,包括对 .razor 文件的支持使用辅助技术时对 IDE 使用体验的改进对 .NET Core 库项目的打包支持支持 .NET Core 3.1此版本添加了对 .NET Core 3.1 的完全支持,开发者将能够创建 .NET Core 3.1 应用程序,并从构建和调试到发布都可以使用它们。.NET Core 3.1 是一个长期支持版本(LTS),官方会提供三年的技术支持。有关 .NET Core 3.1 的更多信息,请点此查看。使用 ASP.NET Core 脚手架更快地开发来自社区的声音建议将 ASP.NET Core 脚手架添加到 Visual Studio for Mac,官方接受了这个建议并将其引入到了 8.4 版本中。通过为常见方案生成样板代码,脚手架可加快并简化 ASP.NET Core 应用程序的开发。下图是使用一个 ASP.NET Core 示例项目(电影数据库应用程序)来演示脚手架的实际应用。这里使用了新功能来创建用于创建、读取、更新和删除操作(CRUD)的页面以及用于影片模型的“详细信息”页面。有关 ASP.NET Core 项目脚手架的更多信息请点此查看。生成和发布 ASP.NET Core Blazor 服务端应用程序此功能也是来自社区反馈的需求,Blazor 是一个使用 .NET 构建交互式客户端 Web UI 的框架,它具有以下优点:使用 C# 而非 JavaScript 编写交互式 Web UI利用 .NET 库的现有 .NET 生态系统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共享应用程序逻辑利用了 .NET 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建立在一组通用的易于使用、稳定且功能丰富的语言、框架和工具上Blazor 使用了开放的 Web 标准,不需要其他插件或代码转换,这意味着使用它开发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在 PC 或移动设备上的所有现代 Web 浏览器中使用。有关 Blazor 的更多信息请点此查看。使用 Blazor 应用程序时,还会用到 .razor 文件。当在编辑器中使用这些文件时,Visual Studio 2019 for Mac 8.4 为代码高亮和自动补全提供了全面支持。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1646
首批出货的骁龙865旗舰?vivo新机入网工信部
1月10日消息 近日,一款型号为V1950A的vivo 5G新机入网工信部。工信部信息显示,这款手机采用金色外观,机身尺寸为167.44×76.14×9.4mm,重219.5克,采用6.89英寸1080×2256分辨率AMOLED屏幕。配置方面,这款手机CPU主频为2.84GHz(骁龙865最高主频为2.84GHz),配备8GB内存,内置4250mAh电池,搭载Android 10操作系统,前置1600万像素摄像头,后置6400万+1300万+1300万像素摄像头。目前,这款手机的工信部证件照尚未公布。但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 爆料称,这款手机应为vivo NEX 3骁龙865版,预计将是第一批出货的骁龙865高端旗舰。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756
《中国女排》全新剧照曝光 赛场拼搏挥洒热血与青春
今日(1月10日)《中国女排》电影官方公布新剧照,聚焦白浪、朱婷、惠若琪等80年代女排和新一代女排。从剧照中可以看到中国女排的日常训练、在赛场上拼搏,赢球后集体欢呼的画面。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777
59年车龄的奔驰罕见跑车被发现:不做任何修复 标价557万元出售
如果要问这世界上什么最贵,我想那一定是情怀,毕竟情怀“无价”。近日,一辆1961款梅赛德斯-奔驰300SL敞篷跑车在仓谷处被发现,其出售价达到了惊人的8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57万),有趣的是,这辆车还是以未经任何修复的原始状态出售。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648
任天堂Switch Lite破解芯片曝光:需拆机硬改、农历新年后出货
上个月西方圣诞节期间,任天堂Switch知名破解团队Team-Xecuter(以下简称TX团队)发布预告视频,他们成功在Switch Lite上运行SX OS 3.0的三方系统并启动游戏《超回转寿司先锋:寿司之道》。从欧洲游戏商发布的信息来看,此次Switch Lite破解的实现基于拆机焊接Modchip达成硬破,现在得到进一步证实。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745
亚马逊提醒比价插件Honey存在安全风险 公告时机引发外界质疑
2019 年 11 月,PayPal 以 40 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深受欢迎的优惠券搜索浏览器扩展 Honey 。但几周之后,一些购物者就收到了亚马逊发来的警示,告知该扩展存在着安全风险。外媒 Politico 编辑 Ryan Hutchins 率先曝光了此事,但正如 Wired 指出的那样,该消息的发布时间,似乎别有一番意味。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672
[图]微软放出首个Fluid Framework早期预览版
在Ignite 2019大会上,微软承诺将会面向终端用户和开发者提供全新的Fluid Framework公开预览版。昨日,微软宣布已经开始向配置为“Targeted Release”的用户提供早期预览版,符合条件的用户可以根据微软欢迎页面进行体验。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691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们的故事你知道吗?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10日)揭晓。其中,最受瞩目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分获。你可能没有听说过他们的名字,但你应该知道他们的故事……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959
《姜子牙》场景海报及概念图公开 脚踩天梯登昆仑
继昨日晚间公开电影主题曲(相关报道)之后,动画电影《姜子牙》于今日(1月10日)又发布了该作的场景海报及概念图,大禹遗迹、北海、战时废墟的具体场景正式出现在大家面前。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1213
[图]Windows Terminal将获新功能:复古CRT风界面,跨标签页搜索
去年微软发布了全新的Windows Terminal命令行应用程序,并基于用户反馈进行了密集的更新。即将于下周发布的版本更新中,微软计划引入复古风格的CRT主题效果。对于资深老用户或者CRT显示器的忠实拥护者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微软表示这项新的实验功能将会随下周的更新提供,其中就包括在进入液晶显示器之前所广泛使用的经典扫描命令行。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1174
外媒:印度外卖Zomato获蚂蚁金服1.5亿美元投资
北京时间1月10日上午消息,据外媒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Zomato近日已获得现有投资者蚂蚁金服的1.5亿美元投资,投资后该在线食品派送和餐厅点评平台的估值达到30亿美元。此前,Zomato的估值为20亿美元。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该1.5亿美元投资为公司5亿美元融资轮的一部分,该轮融资或将于未来两个月内完成。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1263
[图]Canonical提醒:Ubuntu 19.04将于1月23日停止支持 请尽快升级
Canonical今天宣布:Ubuntu 19.04 (Disco Dingo)操作系统将于2020年1月23日停止支持,并敦促所有用户尽快升级到Ubuntu 19.10。Ubuntu 19.04于2019年4月18日发布,是搭载Linux Kernel 5.x内核的首个Ubuntu版本,由于并非是长期支持版本因此寿命只有9个月时间。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917
CES 2020:英特尔揭示DG1显卡的更多真实细节
多年以来,英伟达和 AMD 已经成为了 PC 显卡市场的两大巨头,英特尔只能依靠性能孱弱的核显来撑一下门面。十年前,该公司突然斩断了 Larrabee 项目。自 1998 年推出 Intel i740 GPU 以来,英特尔已经缺席独显市场很久了。好消息是,近年来,英特尔似乎又加快了显卡业务的发展脚步。经过了多次预告,我们终于在 CES 2020 上获知了有关 DG1 GPU 的更多真实细节。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771
阿里在港美两地携手创新高 市值首次突破6000亿美元
阿里巴巴股价不断走高,再度刷新历史新高,最高见218.4港元,此外,阿里巴巴在美股也刷新历史新高。截至发稿,阿里巴巴在香港涨1.21%,报128.2港元,最新市值46830亿港元,折合6031亿美元,市值首次突破6000亿美元。港股另一巨头涨1.79%,最新市值37943亿港元,折合4886亿美元;美团点评涨1.43%,报价110港元,市值6389亿港元,折合823亿美元。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758
[图]谁说手机一定是方的?圆形Cyrcle概念机亮相CES 2020
谁说智能手机一定要是黑色矩形的?在CES 2020大展上就出现了一款采用圆形屏幕设计的Cyrcle概念手机。虽然还没有进入量产阶段(其展示原型由3D打印机打印,外观有点粗糙),但是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表示目标在2021年第1季度以700美元的价格推向市场。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942
乐器行业也有自己的Cybertruck:Roland打造概念钢琴Facet
据外媒报道,电子乐器公司Roland日前推出了一款名为Facet的概念钢琴。据了解,这架钢琴配有一个带智能屏幕的键盘和一个中空的柜子,里面装的并不是传统钢琴的琴槌和琴键而是音箱。这是一款真正的概念产品,因为它没有上市的计划--Roland称他们打造这样一架钢琴则是为了展示钢琴的未来。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798
又缓和?时隔半年,日企重新向韩出口关键半导体材料
2019年7月,日本政府以“日韩互信关系明显受损”为由,加大对韩国三种高科技材料的出口管制力度,此举引发两国关系陷入紧张状态。随着日本政府之后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这一紧张态势也出现了缓和之势。据日本共同社10日报道,位于日本大阪市的森田化学工业株式会社10日宣布,此前,该公司由于受日本政府强化对韩出口限制而暂停的氟化氢出口业务,于时隔半年后再次开始运作。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623
黄旭华、曾庆存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1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分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每年评审一次,根据《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三大奖每年授奖总数不超过300项。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803
三星第二款折叠手机名字或为Galaxy Bloom
据外媒报道,在拉斯维加斯CES上,三星在跟合作伙伴举行会议时可能泄露了下一代可折叠手机的名字。据SamMobile援引韩国Aju新闻的报道称,这款手机将被命名为Galaxy Bloom,据称它将能像摩托罗拉的Razr一样垂直弯曲。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998
交通部回应高速涨价:确保收费新规货车满载比此前降价10%
1月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0年春运形势和工作安排举行发布会。并且针对近日引起车主热议的高速通行费涨价问题,交通部相关发言人也做出回应。据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汪洋介绍,近期反应高速通行费涨价的主要为部分货车司机。货车通行高速公路改为按轴收费后,车货总重低于平均吨位的收费有所升高。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1062
拍照应用David's Disposable达成App Store百万下载量
最近,YouTube 创作者 David B 推出的“David's Disposable”拍照应用,在其粉丝群体中变得相当流行。知情人士透露,截止发稿时,这款应用在苹果 App Store 上的下载量已“远远超过 100 万”。尽管没有披露确切的数据,但其表示该 App 的热度仍在加速上升。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895
[图]Windows 7下周停止支持:KDE社区拉拢用户使用Linux发行版本
KDE社区近日分享了关于如何帮助Windows 7系统用户在2020年1月14日停止支持之后,将其迁移到Linux平台和Plasma桌面环境的详细举措。自下周(1月14日)开始,微软不再为Windows 7用户提供更新和安全补丁,意味着如果不升级至Windows 10或者其他操作系统(例如macOS、GNU/Linux发行版本)的话就会成为黑客和各种威胁的目标。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817
美国飞机租赁公司CEO:因中国订单锐减 波音787或减产
当地时间1月10日,据路透社报道,美国飞机租赁公司Air Lease Corp首席执行官(CEO)John Plueger于当地时间1月9日称,由于来自中国的订单大量减少,波音公司可能会被迫将其787客机的产量削减至每月10架。波音因737 MAX飞机的停飞而受到挫折,该公司2019年称,由于一些订单取消和需求疲软,预计到2020年末,波音787飞机的产量将从目前的每月14架降至每月12架。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776
大核心Navi?AMD神秘新卡现身:VR性能超越RTX 2080 Ti
当前,RTX 2080成了AMD没法翻越的大山。不过,在本届CES上,CEO苏姿丰博士暗示,高能Navi正在全力准备,支持光线追踪,年内有望登场。有板卡厂商透露,大核心Navi的效能十分优异,不敢说超越,至少能和NV的RTX旗舰卡平起平坐。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950
乘联会:特斯拉Model 3或降至25万 国产新能源车有差异化竞争优势
放在去年,你都很难想象,特斯拉的价格价格会下探到30万元以内。目前,在售的国产Model 3到手将已经降至29.905万元。在日前的首批国产Model 3交付仪式上,特斯拉CEO马斯克甚至在现场跳起了舞。据了解,国产Model 3的国产零件占比只有30%。日前,兴业证券发布的最新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特斯拉采用国产供应链后,国产Model 3还有最大27%-34%的降价空间。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918
或加剧环境问题 特朗普拟简化管道及基础设施项目审批流程
据外媒报道,根据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天提出的新规,未来批准新管道、矿山、公路和其他重大项目可能会变得容易得多。在白宫发表讲话时,这位总统提议修改已有50年历史的《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这是美国环境法的基石。NEPA要求美国各机构就新项目获得公众反馈并将任何新的联邦或联邦政府资助的项目相关的潜在环境危害都考虑在内。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682
[图]Windows 10X新版文件管理器曝光:界面更现代化 仍需进一步打磨
Windows 10X是Windows 10的轻量级操作系统,虽然是专门为Surface Neo、联想ThinkPad X1 Fold等双屏/可折叠设备设计的,但也同样适用于传统笔记本电脑和其他硬件设备。在今年CES大展的联想展台上,展示了搭载Windows 10X系统的ThinkPad X1 Fold,虽然表明该系统仍不完善,但也透露了一些新内容。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1004
Reddit网友不满三星手机预装中国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优化软件
本周早些时候,有个 Reddit 帖子称三星考虑在 Galaxy S 和 Note 系列期间智能机上预装一款类似“手机管家”(Device Care)的软件。然而其中由中国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存储扫描”(Storage Scanner)特性,却引发了较大的争议。其旨在优化和清理设备上不需要的垃圾文件,但一些网友似乎对奇虎 360 的身份感到一丝顾虑。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905
伊朗19岁黑客攻破美一退休牙医网站以示对美国的不满
据外媒报道,Phil Openshaw是美国加州一名退休的牙医,他已经好几个月没上过自己的网站了,所以他并不知道它不再显示其每年会在乌干达提供免费牙科服务的细节信息。相反,该网站现在展示了一张最近遭暗杀的伊朗将军Qassem Soleimani的照片,并且上面还写着“打倒美国”的标语。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658
三星折叠屏新机叫Galaxy Bloom:灵感来自兰蔻粉饼,支持8K视频录制
1月10日消息 一直有传闻称三星在开发其代号为“Bloom”的翻盖式可折叠智能手机,而据外媒报道,这款三星新折叠屏手机的名称实际上是Galaxy Bloom。据报道,近日三星在与主要合作伙伴的CES闭门会议上透露了其下一代可折叠智能手机的名称,同时与会者还确认使用Galaxy S20来替代Galaxy S11系列,两款手机均支持8K视频。根据韩国的一份报告显示,三星移动部门首席执行官DJ Koh在这次CES闭门会议上谈到了该公司即将推出的产品。预计三星将为其即将推出的可折叠智能手机命名为Galaxy Bloom。该报告还提供了一张看起来像演示幻灯片的泄露图像,其中包含可折叠智能手机的图像和Bloom名称。Koh表示,Galaxy Bloom的设计灵感来自法国化妆品巨头Lancôme的紧凑型化妆粉饼,该公司将针对此产品进行了调查,主要针对的是20多岁的女性群体,因此该产品设计更会让她们熟悉。三星本次会议还证实Galaxy S11确实将以Galaxy S20为名发布。三星这样做是为了在新的十年开始时为其设备采用新的营销策略,新旗舰机型将以Galaxy S20,Galaxy S20 +和Galaxy S20 Ultra的形式推出。据悉,三星Galaxy S20和Galaxy Bloom都支持8K视频录制。据报道,三星一直在与Google合作将8K视频流传输到YouTube。市场上众多的视频流媒体巨头有望在这些产品发布后不久启用8K流媒体,而这也为三星解决了另一个问题:三星正大力推广自家8K电视,但受限于8K视频内容资源并不多,因此大多数人都不会考虑更换8K电视。解决8K内容长期短缺的最简单方法之一是允许人们通过手机录制8K视频。YouTube是最大的视频平台之一,只要YouTube上有本地8K内容,许多客户就可以考虑更换8K Samsung TV。在这里必须提到的一点是,三星几乎总是与其主要合作伙伴在CES上举行闭门会议。关于三星在可折叠智能手机上的新闻也首先来自这些会议之一。因此该报告所显示内容可信度很高。三星近日表示上文提到的两款新机已确认于2020年2月11日举行的Unpacked活动中推出。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735
金立大金钢5系手机发布:双摄加双闪光灯组成“浴霸”
今天,金立手机官方宣布,金立大金钢5系列手机全新上市。大金钢5系列手机采用了6.217英寸水滴屏,720*1280 HD+分辨率高清显示屏,前置1300万像素摄像头,后置1200+200万像素摄像头,手机成像更清晰,同时搭载PDAF相位对焦技术 ,对焦速度更快。大金钢5系列手机搭载了5000mAh大电池,病升级并优化智能功耗管理系统,省电全方位。大金钢5系列手机拥有4GB+64GB,6GB+128GB两种内存配置供选择。大金钢5系列手机搭载安卓9.0系统,支持双卡双待4G。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962
张小龙“缺课”,微信有所思
1月9日,广州多云,大批人从外地聚集到保利世贸博览馆。他们为一年一度的微信公开课Pro而来,可能更重要的,是为“微信之父”张小龙而来。不过这一次,他们要失望了。相比去年公开课上惊喜亮相,激情演讲四小时,这一次,张小龙仅以VCR的形式与观众见面,发言的时间,也不过寥寥十二分钟。没有了文艺的开场音乐,也没有“一亿人教我做产品”的“金句”,这一届公开课相比上次有些冷清。不过,微信仍然交出了让人瞩目的成绩。无论如何,月活账户达到11.51亿的超级平台,没理由被忽视。它的一举一动,不仅藏有创业者的机遇,也蕴含着改变普通人日常生活习惯的可能。这是一份荣耀,也是一份负担。微信并不克制,但不得不谨慎。张小龙抛出问题通过微信,张小龙封神。普通用户并不一定知道这个名字,但对互联网的产品和技术人员来说,这三个字自有其分量。参加微信公开课,有时被当做一种“朝圣”。这一次,“产品经理之神”隔着屏幕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其中还包括微信自身的两点失误。微信到底是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看法。虽然外界一般将其视为通讯工具或社交软件,而它的Slogan则称自己是一个生活方式。可以明确的是,微信显然并不仅仅用于交友聊天。究其本质,微信是“一个基础的信息传递的工具或者说平台”。张小龙深知微信的巨大的影响力,“我们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能会引起信息洪流的流向的变化。”张小龙的分享主要也在信息互联方面。概括起来,他提出了七个思考点:隐私的出让、信息获取的被动、社会关系的扩大和复杂、信息传播的快速、信息选择的困难、信息的多样性和搜索的困难。需要留意,与这些思考点对应的,实际是一些问题。比如,作为平台,微信有大量的数据,什么该用,什么不该用,必须重视隐私问题。再者,推送什么信息,决定了用户会看到什么信息,而这一进一步决定了用户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那么,什么样的信息值得推荐,什么样的信息又不能推荐,也必须多加考虑。微信原本的朋友数上限是5000人,张小龙透露,现在有将近一百万人拥有接近5000好友,虽然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友,但也促使微信下决定要扩大好友数目。那么,扩大5000的朋友数上限,影响会怎样,张小龙对此“诚惶诚恐”。微信成就了一大批内容创作者,衍生巨大的内容产业,可是,头部大号分走了最多的流量,微信忽略了长尾小号的生存,也会影响到其自身生态的壮大。在小程序方面,微信有一个梦想,“希望搜索能进入到每一个小程序的内部,这样海量的小程序可以支撑起各种长尾的搜索需求。”而小程序要怎样才能进一步繁荣,同样是微信要解决的问题。最后,张小龙坦言微信有两个失误:其一,微信公众平台很长时间只有PC WEB版,限制了内容创作者的范围;其二,“一不小心把它(公众平台)做成了文章作为内容的载体”,使得微信在短内容方面有一定缺失。长期以来,微信被视为非常成功的一款产品,然而它并不完美。张小龙提到的“短内容”,成为此次公开课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短内容为必争之地尽管用户已经习惯通过微信公众号阅读长篇文章和新闻资讯,不过张小龙再次表示,公众号本不是为媒体准备。此时提及微信在短内容上的缺失,或许也有这方面的考量。短视频在近些年强势崛起,成为新的时间杀手,微信等其他类别应用的用户时长均受此影响。如果能够避开此前失误,或许微信就不必烦恼于来自短视频平台的压力。有意思的是,在微信公开课同一天晚上,有消息传出,字节跳动2019年全年营收超过1400亿元,较上年增长近280%。虽然字节跳动方面表示消息不实,不过早先传出其2019年业绩目标为1200亿元时,外界并不觉得荒诞。这与抖音的表现不可分割。截至2020年1月,抖音日活用户达已达到4亿。毫无疑问,腾讯希望在短视频领域立足。从重启微视开始,到接连推出十余款短视频应用,再到高层表态,都可以看到它的决心。对微信来说,当然也会注意到短视频的重要性。在去年的公开课开幕前,微信推出了7.0版本的大版本更新,其中加入“视频动态”功能,被认为是向短视频方面发力。不过据张小龙当时解释,做视频动态主要是提供一个让用户能够轻松表达自我、轻松参与社交的工具。但现在,张小龙明确微信要在短内容方面发力。值得注意的是,张小龙并没直接用“短视频”的说法。这意味着,接下来微信生态要补充的不只是视频,图片、短文,都会得到引导或扶持。在短视频方面,微视做不到的,微信未必做不到。在短视频之外,微信谋求更丰富的内容生态。快手小程序截图自媒体“格十三”擅长用诙谐的语言制造爆款文章,基本每一篇都是10万+。在其创办者张蓓看来,长文写作方面竞争日趋激烈,短内容恰可以提供新的机遇。张蓓向新浪科技表示,最初开创一个新的领域,写同样题材的人不多,写得稍微好一些就可能爆,但现在全网同处一个生态,用差不用的系统,做差不多的选题,想要突破就难得多。对张小龙提到的短内容,张蓓认为,自己很多内容可以用视频或图片的形式来表现,而这或许对传播更有利。虽然不知道张小龙口中的“短内容”具体指什么,她心中依然有期待。实际上,微信已经悄然孕育出一片新的内容天地。2019年3月,微信上线“好物圈”,被认为要打造一个购物版的朋友圈,用户可以在其中浏览朋友推荐的物品,进行互动,交流心得。而此后,好物圈演化成“微信圈子”,成为一个融合图片和短视频的内容平台。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微信圈子的数量超过14000个,类别亦十分广泛。微信圈子截图张小龙透露,顺利的话,短内容可能近期会和大家见面。它到底会是怎样的产品形态,答案或许就要揭晓。微信以“小”谋大小程序和小游戏是此次公开课最受关注的另一部分内容。张小龙提到,小程序仍然是微信一直要改进的领域。2017年1月,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此后引领了一个群雄竞逐的风口。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微信小程序生态已拥有超过3亿日活跃用户。在2019年,活跃小程序的平均留存较2018年提升14%,小程序人均访问次数提升45%,人均使用小程序个数提升98%。与之相伴,小程序商业化开启了高速增长。相关负责人在公开课透露,2019年小程序全年创造了超过8000亿元交易额,相比2018年增长160%。其中,小程序在电商、零售行业同比去年有爆发式的增长,并且此部分收入中,大部分并非由微信钱包入口内的头部小程序业务贡献。也就是说,更多非互联网玩家、中长尾小程序的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回顾2019年,微信小程序向商家提供了物流助手、一物一码等运营工具,近期,微信新增了扫一扫识物能力,打通线下与线上的边界。而在2020年,小程序方面将重点通过打造品牌认证、优化物流工具、建立交易保障体系等加码商业交易场景建设。同时,微信即将上线官方直播组件,以帮助小程序电商开发者解决流量贵、开发量大等问题,打造直播交易闭环。可以预见,小程序将触达更多行业和企业,成为其发展可以依赖的工具。有小程序开发者向新浪科技表示,微信在小程序上进入了成熟期,更多的是在更细致场景上拓展。这些场景在纯互联网企业方面感知不多,不过实业企业会有明显感受。小程序极大拓展了微信的想象边界,而微信对小程序的支持也在进化。2019年年中,微信更新浮窗功能,包括小程序、公众号文章、收藏笔记等在内的页面都可以设成浮窗,让用户可以同时体验微信多种服务。长期留意微信变化的产品经理健辰向新浪科技表示,浮窗的变化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功能更丰富,场景更多了。我每天看文章时必用。”现在可用电脑打开小程序再往后,微信还支持了小程序在电脑端打开,小程序对用户生活的渗透更进一步。而不久的将来,小游戏也将得到类似支持。此次公开课上,微信小游戏产品经理李卿介绍,2019年12月28日,小游戏正式对外发布两周年,小游戏平台累计注册量超过10亿,其中,益智游戏品类的小游戏用户规模超过了App游戏的用户规模。2020年,微信将推出PC支持小游戏,以及多人对战、场景长期订阅、云测试等能力。当获得PC的支持后,小游戏的可玩性也必将大为拓展。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小游戏的商业价值在2019年开始释放,小游戏平台商业规模的总量相较于2018年有了35%的增长,且预计在未来两年时间里,小游戏商业化增长速度依然会以超过38%的速度增长。总的来看,小程序偏向服务,小游戏偏向娱乐,两者的发展承载了微信的未来。未完成Always Beta上述内容之外,微信公开课还公布了支付分、企业微信、微信AI等方面的进展。微信支付分正式上线1年,用户数突破1亿,覆盖30多个行业,80%的押金用户已开始凭借支付分体验免押金服务,每个支付分用户每月平均使用支付分服务3.8次。企业微信近期推出3.0版本更新,目前已经有21000家第三方合作伙伴加入企业微信生态,超过470万个系统被接入企业微信。人工智能方面,微信AI团队推出以硬件合作为核心的腾讯小微硬件开放平台、以对话开放能力为核心的微信对话开放平台、以及以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为核心的NLP(自然语言处理)基础技术平台。由这些表现可以看到,诞生九年之后,微信仍然充满活力。不过,作为用户规模最庞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外界对微信的期待也更高。如本届公开课主题“未完成Always Beta“所显示,对微信来说,以后的考验还很多。张小龙在VCR中讲道:微信团队现在这么大了,我们面临的问题,从早期的“怎么做”,到现在的“做什么”。早期我们聚焦于每一项功能,思考怎么做才是最完美的。现在是思考,什么才是我们应该去尝试的,以及如何组织起来做。他用了一个词——应该。依托微信生态,能做的事情太多,而张小龙要做出取舍。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当公开课开幕时,未到场的他,或许隔着屏幕正思考着。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1132
开源游戏引擎Godot年中发布4.0大版本:支持跨平台API Vulkan
开源游戏引擎经过10多年的迭代更新,即将在今年1月发布Godot 3.2版本,首席开发者Juan Linietsky在年度交替之际于官方博客发文回顾了过去的发展,以及展望Godot在今年的计划,并提到预计在今年年中发布的 Godot 4.0将会加入跨平台3D绘图与运算API Vulkan。Godot诞生于2007年,Juan Linietsky与另一名开发者 Ariel Manzur共同合作开发了Godot。不过由于当时阿根廷的政治与经济一直不太稳定,影响Godot的开发进度,因此他们在2014年才发布了1.0版本,但因为当时的2D引擎有很多限制,而且无法使用3D,直到2016年推出的2.0版本才改进了可用性方面的问题。▲Godot 1.0,2014年12月发布▲Godot 2.0,2016年2月发布▲开源之前Godot在2010年初的屏幕截图▲开源之前由Godot制作的游戏2.0版本之后,开发团队将开发重心放在对3D的支持上,并于2018年发布了3.0版本。Juan Linietsky还提到,因为Godot此前曾被用于许多商业项目,为了避免破坏兼容性,很多代码库都没有经过修改,而这也导致Godot堆积了很长的待办事项清单从而影响重构。但在开发3.0的时候,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Godot不再与任何人就代码库承担任何商业义务。基于此前提,开发团队对Godot进行了大规模的重构以及错误修复。正因如此,3.0的开发耗费了相当长的时间,不过因为可用性的大幅提升,到Godot 3.1已经积累了许多重要的核心用户和贡献者群体。当然重大改进自然也会对兼容带来重大破坏,为此也招致不少用户批评。▲Godot 3.0,2018年1月发布最后,Juan Linietsky展望了未来的计划。按照他的说法,接下来Godot的开发团队将会进行拆分,部分成员继续参与Godot 4.0的开发,另一部分则为今年1月发布的Godot 3.2做准备。Godot 4.0的Vulkan分支将会被合并进主分支,预计在2020年中发布。Juan Linietsky表示不打算在4.0版本中增加许多新功能,核心目标是提升渲染品质和效率,希望能与主流游戏引擎一比高下。Vulkan是跨平台3D图形与运算API,主要支持跨平台高性能的即时3D绘画应用程序,如游戏和即时多媒体。与OpenGL和Direct3D相比,Vulkan更专注于支持高性能运算,并能平衡CPU和GPU的工作负载。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1107
抖音:本月起限制购物车视频发布频次
1月10日消息 今日,抖音发布了《抖音购物车视频发布频次调整通知》。通知显示,自2020年1月起,抖音带购物车视频发布频次进行调整。粉丝数低于1000的账号,每周限制发布1条带购物车视频;粉丝数在1000-3000的账号,每天限制发布2条带购物车视频;粉丝数在3000-10000的账号,每天限制发布5条带购物车视频;粉丝数在10000及以上的账号,每天限制发布10条带购物车视频。目前,抖音的商品分享功能需要完成实名认证。申请通过的用户将拥有个人主页商品橱窗功能,支持在视频和直播中添加并分享商品,还会获得个人页视频置顶功能。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1508
苹果被控侵犯手表技术专利:曾挖走对方两名首席高管
北京时间1月10日早间消息,苹果公司被指控窃取商业秘密,并在其Apple Watch智能手表中不当使用了Masimo Corp公司的健康监测发明。Masimo是一家为医疗监控设备开发信号处理技术的公司。该公司及其剥离出来的Cercacor Laboratories在周四提交给在联邦法院的诉讼中指称,苹果以工作关系为幌子获得了机密信息,然后雇用了Masimo员工。该诉讼称苹果侵犯了Masimo的10项专利。Masimo和Cercacor表示,他们用于非侵入式监控的技术是苹果克服其Apple Watch性能问题的关键,包括使用发光器和检测器测量血液含氧量和心率。根据在加州圣安娜市联邦法院提起的投诉,苹果于2013年与Masimo取得联系,并希望进行合作。Masimo表示,苹果希望“更多地了解Masimo的技术,以便将该技术集成到苹果产品中。”在Masimo认为是富有成果的会议之后,苹果开始雇用主要员工,包括Masimo的首席医疗官和Cercacor的首席技术官。两家公司表示,苹果知道他们正在从这两个人那里获得机密信息。两家公司在投诉中说:“鉴于从Masimo和Cercacor获得信息和专业知识似乎是有针对性的,Masimo和Cercacor警告苹果公司尊重其权利。”Masimo和Cercacor也在寻求将其工程师添加到已授予Cercacor前技术高管的四项专利中,他们表示,此人是在公司期间了解这些想法的,而不是从他自己的研究中获得。这将使Masimo和Cercacor成为已经分配给苹果的四项专利的所有者,或者至少是联合所有者。两家公司希望禁止苹果进一步使用其专利发明,返还机密信息,他们还在寻求金额未明的赔偿。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1480
Linus Torvalds回应用户抱怨:不建议使用 ZFS On Linux
Linux内核创建者Linus Torvalds最近回应 Linux内核调度器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在同一个帖子里,他还回复了一名用户抱怨Linux内核最近破坏了内核源码树外ZFS模块的评论。Linus表明了自己对 ZFS On Linux的态度,在Oracle对ZFS的代码进行重新授权以使其能更友好地被引入到Linux Kernel mainline之前,他不会推荐使用 ZFS On Linux。不过即便抛开许可证的原因,Linus似乎也没被ZFS的功能或综合表现所吸引。当然,Linus Torvalds对内核源码树外模块的行为几乎不怎么控制,并且始终坚守不维护不稳定的驱动程序API/ABI的立场,不会投入精力到闭源/内核源码树外的代码中。内核源码树外的模块也基本上被视为不存在。根据Linus的回应,如果有人为Linux内核添加了像ZFS这样的模块,那么它们将独立于Linux内核,Linus也无法维护它,也无法被其他人提交的内核变更所影响。有人认为将ZFS代码合并到内核中是可行的,但Linus考虑到Oracle的诉讼性质,以及有关许可的问题,他绝对无法放心采用这种方式。Linus还坦言对某些"ZFS shim layer"东西完全不感兴趣,有些人似乎认为这会隔离两个项目。但这对Linux内核没有任何价值,并且考虑到Oracle关于API的版权诉讼(请参阅Java),他不认为Oracle会修改ZFS的许可证。总而言之,Linus的观点就是不要使用ZFS。他表示自己见过的基准测试并没有使ZFS看起来那么出色。据他所知,ZFS背后也没有任何真正的维护人员。因此,从长期稳定性的角度来看,为什么首先要使用它?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863
三星“人造人”Neon背后:可与女性人物互动,她也会疲倦
北京时间1月10日早间消息,2020年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最受关注的一家公司还没有推出任何产品。这是家名为Neon的公司,来自于此前不太知名的三星子公司STAR Labs。Neon的目标很远大,该项目的Twitter帐号资料上写着“人造人”。这可能意味着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或是完整的机器人。CES前发布的宣传视频显示,Neon可能接近于前者。本周Neon开始展示自己的技术。实际上,这只是数字虚拟人物,但真实感很强。CES的参观者还无法与Neon互动,而该公司目前的演示也非常粗浅。不过,这个概念和相关技术仍然令人感兴趣。Neon CEO普拉纳夫·梅斯特里(Pranav Mistry)现年38岁,是行业资深人士。他曾在微软开发过Xbox硬件,也在三星从事过Galaxy Gear智能手表的开发。作为三星的研究副总裁,他随后转向了Gear VR等项目。对于Neon,他在没有三星直接掌控的情况下发起了这个项目。根据该公司的说法,Neon项目通过计算技术生成模拟真人的虚拟人物,可以与用户实时互动。Neon的每个虚拟人物都是从真人图像创建的。这些图像被输入至机器学习模型。不过根据梅斯特里的说法,尽管有真人图像作为参考,系统也可能会从头开始制作虚拟人物的外表。关于需要多少视频图像作为参考,梅斯特里表示“不是太多”。目前最大的限制是需要大量的本地计算能力来实时地呈现虚拟人物。在CES上的演示使用了一台高性能PC,其中搭载了两个128核CPU。不过梅斯特里也表示,商业应用最终可能运行在云端,而时延可能并不是主要障碍,因为传输的数据量并不大。在CES上,Neon演示了一名员工和一个女性虚拟人物之间的互动。这名女子留着短发,穿着全黑的服装。Neon的不同之处在于互动的实时性,以及专注于人类行为的细节。根据梅斯特里的说法,就微笑这样的表情来说,Neon的虚拟人物不会每次微笑都一模一样。每个表情、动作和表达都是基于人工智能模型动态计算生成的。梅斯特里甚至表示,Neon愿意以牺牲功能为代价,专注于虚拟人物的人性。例如,这些虚拟人物并不会成为随叫随到的智能助手,它们也会“感到疲倦”,需要独处的时间。梅斯特里认为,这就是Neon将这项技术称作“人造人”的原因。他表示:“如果你把某个东西叫作数字虚拟人物、人工智能助手或类似名称,那么就意味着你已经把它们当作机器。你不是从交朋友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只有当我们开始感受到同样的尊重时,这才会发生。为了设计这项技术,我需要思考以下这些方面。如果他们是人类,那么会有什么限制?他们是否能24小时工作,回答所有问题?Neon会感到疲倦。无论是通过编程还是计算来实现,Neon都会让你觉得,‘我只是想讨论某些话题。这是我的朋友。’”那么显而易见的问题在于,这类人工智能的使用场景是什么。梅斯特里提到,可能的应用包括个人助手和外语老师。不过他随后也明确表示,目前还“没有商业模式”。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772
Netflix拍的片越来越多但导演们很担心,Netflix:怪我咯?
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电影《别告诉她》的导演王子逸(Lulu Wang)近期参加了美国媒体The Hollywood Reporter举办的圆桌讨论。她指出了流媒体革命带来的最大问题:内容过多。另一家主要流媒体平台曾经为《别告诉她》出更高的价格,但王子逸选择了规模较小的传统工作室A24。导演托德·菲利普斯(Todd Phillips)表示,“类似王子逸这样的电影制作人会在Netflix上迷失”。而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也表示,Netflix这样的平台上“内容太多”。王子逸将大型流媒体平台比作Spotify和iTunes,这些服务上有着几乎无限多的音乐可供发现,但最终“如果人们不知道如何找到你,那么平台的用户数再多也没用”。她表示:“有些时候,我们不会和大型流媒体平台讨论的一件事在于,这是不同的商业模式。平台正在打造自己的品牌。如果你成为知名电影制作人,那么你就是他们希望合作的品牌,他们希望用你的品牌去打造自己的品牌。但对新的电影制作人,新的声音,你并没有自己的品牌。”Netflix有时被认为是电影制作人必备的选择,尤其是在迪士尼和华纳兄弟的大片主导了票房的情况下。Netflix首席内容官泰德·萨兰多斯(Ted Sarandos)最近在阿斯彭研究所举办的一场峰会上表示,Netflix不是在伤害影院,而是在拯救。Netflix正在拍摄其他工作室不会接手的电影,制作的电影数量比其他公司都要多。例如,斯科塞斯曾在10年时间里尝试通过传统工作室体系去拍摄《爱尔兰人》,但最终是Netflix为这部电影支付了1.6亿美元。2019年,Netflix发行了近60部原创英语电影,大约是迪士尼的3倍。更多内容对Netflix的战略至关重要,因为Netflix每周都需要提供新东西。行业观察人士认为,铺天盖地的内容正在伤害用户。FX总裁约翰·兰德格拉夫(John Landgraf)表示,一次性播出一季内容意味着节目会在两周后就失去公众兴趣。不过,Netflix并不赞同这种观点。用户直接获得比以往更多的内容,这有着重要意义:业内人士可以获得更多工作机会,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观看选择,而新的艺术家也可以获得更多取得突破的机会。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后果:内容的搜索和发现需要改进。王子逸最终与A24签约的原因在于,与大型流媒体公司相比,通过A24去促进内容发现的费用要低很多。A24确保更多人能知道这部电影并去观影,在电影节的基础上让这部电影在影院中放映4个月时间。王子逸认为,如果是流媒体平台,那么能不能做到就要看运气。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882
索尼公布PS5 logo惨遭网友“diss”:毫无新意
1月10日消息 据外媒报道,索尼近日在拉斯维加斯的CES 2020上首次展示其下一代主机游戏PlayStation 5的新徽标设计。细微的变化包括将“PS4”中的数字四换成数字五。值得一说的是,PS4徽标类似于以前的PlayStation控制台PS3(类似于PS2)。索尼互动娱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姆·瑞安(Jim Ryan)在舞台上告诉CES与会者,索尼“很高兴分享我们的新徽标。”Primal Branding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Patrick Hanlon表示:“公司通常会修改徽标以表示公司发生了变化(例如Google更改为Alphabet或产品发生了重大变化),”“众所周知索尼PlayStation PS徽标并未发生变化,正如之前那个“变化中”的PS徽标设计所暗示的那样,PlayStation无需为了更改而更改。”不过对于索尼这次公布的“新”徽标众多网友则是持相反意见的因为它跟PS4相比除了数字从4变成5之外其他几乎没什么改动。▲有网友也直接为索尼下下一代的主机想好了徽标设计值得注意的是在CES 2020上索尼CEO吉田贤一郎还表示创造力在索尼是最为关键的。索尼PlayStation高管也在会上承诺称。他们将在PS5发布之际向玩家展示更多有关PS5的细节。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920
首张黑洞照片拍完后,科学家又计划对黑洞“录像”了
出品:《科学大家》撰文:Sheperd Doeleman 天文学家,事件视界望远镜团队负责人,哈佛大学教授如何去拍摄一个连光线都无法逃脱的天体“黑洞”?设想尽管光线一旦进入黑洞便无法逃离,但是我们可以拍摄它的边缘,就是那些即将落入黑洞之前的气体物质。通过这样的观测,我们也可以去检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把星系核心的黑洞作为人类研究的实验室。上图是武仙座A,这是在可见光波段拍出的图像,在图片的中间位置,可以看到有恒星密集分布的星系。虽然武仙座A的照片非常美,但上面这张图才是经典。这是同一区域拍出来的射电波段的图像。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两股喷流从星系的内部喷涌而出,延伸超过距离达150万光年。究竟是什么在驱动这样的能量输出?要知道,这样的喷流释放能量大约相当于200亿颗超新星同时爆发。能够做到的就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一个快速旋转的超大质量黑洞,大量物质正在快速被吞噬,并同时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两侧释放喷流,穿越整个星系,而我所在的实验室的目标正是要深入其中,看能否目睹黑洞边界。1979年,法国物理学家让·皮埃尔·卢米涅用推导过程,第一次描述了假如人类能直接看到黑洞,将会出现什么效果。他描述说,人类将看到黑洞的“阴影”(shadow),除了圆盘状的边缘之外,黑洞背后的部分也会在上下位置上显示出来。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德国物理学家史瓦西的研究成果,黑洞的阴影面积是可以计算的,反过来,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次观测,来验证爱因斯坦的理论是否精确。卢米涅还不满足于推导过程,他绘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幅黑洞外观的效果图。通过观察光线在黑洞附近时的弯曲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单个光线会绕着事件视界转圈。随着黑洞周围的高温气体产生的光线越来越多,大量光线会从黑洞后方照射过来。上图是我们现在对于黑洞外观的最佳模拟,使用超级计算机,通过很长时间,占用了无数CPU算力才得到的模拟结果。在这个动图中,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光子转动的边界。除此之外,你还能看到大量高温气体朝着黑洞旋转下落的过程。那么,我们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黑洞边缘的光线,要穿越黑洞旁的高温气体,穿越宇宙空间中的恒星际物质,穿越地球的大气层,并最终被我们观测到,大概也就只有一种波长的光线有可能:那就是波长大约是1毫米左右。而要想对其进行观测,我们将需要一个地球那么大的射电望远镜,另外,它的分辨率相当于你站在美国洛杉矶,能看清波士顿或者纽约一张报纸上的字。目前,人类不可能造出那么巨大的望远镜,当然,我们也不会那样干。我们使用的是一种叫做“甚长基线干涉”(VLBI)的技术: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望远镜连接起来,用极为精准的原子钟校准时间,开展同步观测,其误差每1000万年不超过1秒。这样就相当于构建了一台口径和地球直径相当的巨型射电望远镜。每台望远镜都会获得海量数据,我们都是用硬盘来存储,并通过快递公司快递硬盘的方式来传输数据,因为数据量太大,在线传输根本满足不了需求。举个例子,想要从南极望远镜向数据中心在线传输它所采集的所有数据,要花费25年的时间,因此还不如等天气好的时候,用飞机直接把硬盘送走,或许真的没有比用波音747飞机直接运送硬盘更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了。过去的10年里,我们到处联络世界各地的望远镜,西班牙,智利,美国夏威夷和亚利桑那。最终在2017年的4月份,我们成功地协调所有望远镜在精准的同一时间,对同一个黑洞进行了同步观测。2019年4月10日,EHT合作组宣布,已经成功获得M87核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图像,这张照片就是非常有把握的,扎实的结论。在EHT合作组中,我们每一次做出的决定,或得出结论,都会通过不同算法,或者不同角度,采用两种,三种甚至四种不同角度去验证,如果能得到同样的结果,那么这个结果,我们才会采纳。首张黑洞照片显示的是相当于650亿倍太阳质量的物质,聚集在一个圆形的光子轨道边界区域范围内的场景,其大小完全符合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期。图像的中间位置就是事件视界,在其内部,就连光线都无法逃脱;图像的下方比较明亮,这是因为你正在目睹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围绕黑洞周围运行的超高温气体物质。当它朝向我们的视线方向运动时,它看上去会更明亮;而在图像的上方,情况反过来,物质远离你而去,它会变得暗淡一些。这是迄今为止,超大质量黑洞存在的最佳直接证据。而上下不同区域的明亮情况所指示的物质运动情况,可以让我们估算出黑洞转动的自转轴方位。我们也第一次有机会弄清楚,这个质量高达650亿倍太阳质量的巨无霸,在不断吞噬气体物质的同时,其自身方位朝向是如何的,因而可以产生我们在开始时向大家所展示的那种强大喷流。数十年来,我们只能通过计算机去做模拟,而现在确定了,之前我们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我们正在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这个黑洞到底有多大呢?以太阳系为例,你就可以看出这个黑洞到底有多大:整个太阳系都可以放进去。迄今飞的最远的人造飞船旅行者1号飞船,也才刚刚飞到事件视界边缘,在这个巨无霸黑洞面前,人类相形见绌。那么未来我们还将要做什么呢?完成了首张黑洞照片后,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呢?那就是“下一代事件视界望远镜”。做好这件事的关键就是位置。接下来,我们将尝试把望远镜放在我们想要的位置上,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只能在现有的望远镜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位置能更好地提升观测精度,让图像更加清晰。不过,目前这还只是初步的设想。作为第一期工程,我们计划在未来3~4年进行设计规划,并在第二期工程期间,开始尝试自行建造许多新的台站。这些台站的望远镜可能不会太大,但我们计划是灵活地使用它们。与此同时,我们的数据带宽将提升4倍,达到256Gb/s。随着未来观测波段的扩展,数据量也将飞升。此前单波段的数据量已经十分惊人,已超过了超过10PB(编者注:1PB=1024TB),未来的数据量或许会突破100PB。我想,专业人士看到这样的数据量会发抖吧!如何存储,如何运输,如何处理这些数据将成为一个问题。未来,我们将需要新的超高速数据传输技术,或者云数据存储方案等等,各方面都需要做优化。但不管如何,我们的目标是未来不再是拍摄黑洞的静止照片,而是拍摄录像,从而帮助解答一些非常基本的物理学问题。比如,现在的事件视界望远镜无法观测到星系喷流中非常精细的一些扰动和起伏状态,但是下一代事件视界望远镜就可以做到。如此,将可以极大地帮助我们加深对黑洞如何产生星系喷流的认识。再比如,有了下一代事件视界望远镜,我们将可以尝试拍摄黑洞的实时录像,可以很方便地追踪不同的高温气体团的运动轨迹。在此之前我们验证了爱因斯坦理论中关于光线在时空中弯曲的预言,而这一次,我们将可以检验爱因斯坦关于高温气体物质在黑洞周围的运动的预言。我们可以测定它围绕黑洞公转一周将需要多少时间,比如半个小时等,结合黑洞的质量数据,我们将可以开展这样的检验。另外,我们还可以尝试将望远镜放到太空中去。在低地球轨道,甚至地球同步轨道上安置望远镜,从而进一步提升望远镜的整体性能。首张黑洞照片的问世,离不开“事件视界望远镜国际合作组”的整体努力,这项工作是由来自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60多家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超过200名科学家共同参与的结果。在突破奖颁奖典礼现场,Sheperd Doeleman接受了新浪科技等媒体的采访,以下为采访实录:问:我们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它是塑造银河系的主导力量吗?回答:事实上,银河系中心的黑洞的影响范围,相比于巨大的银河系来说是非常小的。因此对于这个400亿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大可不必担忧。但这个黑洞确实会和银河系共同演化,不断吸积物质,吞噬,成长,合并,这其中仍然有很多谜团尚未揭开。因此,关于银河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究竟如何与星系共同演化,今天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问:一个黑洞的质量需要有多大,才能向其内部发射探测器而不至于在穿越事件视界时被引潮力撕碎?回答:这是一个好问题。事实上,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黑洞。一种叫做恒星质量黑洞,它是在恒星死亡时诞生的。超新星爆发之后,可能产生一个很小的黑洞。这种黑洞的引潮力非常恐怖,它会撕碎任何穿越它事件视界的物体;而那些超大质量黑洞,比如650亿倍太阳质量,或者400万倍太阳质量这样的黑洞,这样的黑洞太过巨大,以至于你可以毫无察觉地穿越它的事件视界,而完全不知道你自己已经告别这个宇宙了。不过它内部肯定还是存在人类能够感知到的某种边界的。因此这里就有两种边界,一种是你感觉不到的,而另一种就是你会被拉伸成“面条”的地方。问:黑洞周围气体物质的转动,以及黑洞本身的转动情况会不会对成像工作构成影响?回答:很棒的问题。我们有一个理论,叫做“黑洞无毛”。也就是说,黑洞就是一个光溜溜的球,外表不会有任何其他东西。黑洞只有两个基本参数:质量和自转。黑洞会自转,我们坚信M87星系核心的黑洞正在自转,因为我们观察到它的南北两极存在高速喷流现象。但在这种情况下,是气体物质在转动,与此同时黑洞本身也在自转。不过,所有模型都显示,在非常接近黑洞的地方,即便是气体物质与黑洞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黑洞也会带着气体物质一起转,改变后者的转动方向。因此在前面的照片里,由于多普勒效应,我们看到下部区域变亮,上部区域变暗,这正是由于黑洞自转产生的结果,这也是为何我们可以得知黑洞自转轴方位的原因。但这并不会对我们的成像工作带来多大的帮助,因为我们已经从我们拍摄的非常清晰的图像中了解到了这一点。问:为什么1毫米左右的波段成为最佳观测选择?回答:在这场宇宙大堵车事件中,所有气体都朝着黑洞的事件视界下落,剧烈的摩擦会产生极高的温度,就像你摩擦双手会感到发热一样,这是一样的原理。那里的气体温度可以被加热到数十亿摄氏度,因此会发光。这也是为何我们能够看到它们的原因。因此你需要找到一种合适的波段,该波段的光线应该产生于引力势阱深处,尽可能接近黑洞的位置上,并且还要能够从那里顺利逃脱。而毫米波可以做到这一点,很多其他波长的光线却做不到。随后,它还必须穿越星系本身,M87星系其中有很多恒星际介质,会散射不同波长的光子;再接下来,它还得经受星系际介质的考验,不过那都是比较稀疏的;最后,它还要穿过地球大气层才能抵达我们的设备。光是这些,我们就可以排除掉很多波段,比如红外线,可见光的红色光,X射线,以及其他很多波段都不行了。但是1毫米波长就符合条件,可以穿过所有这些障碍,并且它也是黑洞释放能量的主要波段之一。因此毫不奇怪的,它成了首选。问:你们用了四种不同的方法来处理数据来确保正确性。既然现在已经得到了正确的图像,在未来处理其他后续图像时,你们还会继续用四种不同算法去做吗?还是说既然已经有了得到验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按这个方法就好?回答: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我们目前正在处理拍摄的银河系中心黑洞,也就是所谓“半人马座A*”的图像数据。我们仍然采用的是四种算法分别进行的模式,因为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质量要比M87的那个黑洞要小1000倍以上,这也就意味着围绕它转动的速度也要快上1000倍。气体绕转一圈的周期只要半个小时,而之前我们展示的M87核心的黑洞周围的气体,绕一圈则要一个月。因此一个晚上,银河系中心的黑洞会转动好多圈。这样一来,我们就不能拍摄静止图像了,而必须采用录像模式。这很好理解,就像你正尝试拍一个从你镜头前快速通过的人一样,你洗出来的照片可能会是糊的。我们必须改进我们的算法,目前已经有人在做这方面努力了。问:我留意到你们的网络只覆盖了西半球,而在东半球几乎没有涉及,这其中有什么考虑吗?回答:这其实是一个几何问题。目前我们在和世界各地的人们接触,寻找最佳的地点,以便可以填补进去,帮助完善我们的望远镜网络。只要是为了完善望远镜网络,需要我们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我们有非常棒的博士后和学生正在帮助研究如何优化我们的网络布局。我们甚至制作了一张“世界热力图”,其中考虑了各种不同的因素,比如大气,对于完善网络节点的意义,当地的基础设施情况等等,只要哪里我们觉得合适,我们就会去。我们将会和世界各国合作,将这件事(事件视界望远镜)做成。将地球变成一台望远镜的技术需要我们与各国开展广泛的合作,未来,我认为中国会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问:那你认为中国将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回答:如果我们进入太空,那么中国在太空技术方面非常有经验,又或者我们未来建造新的望远镜,中国在这方面同样拥有专业技术。我们非常期待与中国的科学家们开展合作。问:现在用于观测黑洞的望远镜一共有几台?未来还会再添加更多新的望远镜吗?会在哪个国家?回答:用于观测黑洞,我们目前有8台望远镜,它们位于6处不同的地点。而现在,我们正在3处不同地点建造新的望远镜,这样一来我们就将拥有11台望远镜了。而在未来,除了拍摄更加高清的黑洞静止图像之外,我们还希望能够拍摄黑洞的录像。因为录像可以揭示黑洞演化的实时过程,比如黑洞是如何吞噬物质的,以及黑洞是如何在其南北两极产生喷流的?黑洞如何自转?以及黑洞如何与它所在的星系共同演化,等等。问:我们知道有很多中国的科研机构参与了EHT望远镜项目,共有16位中国科学家参与其中,是这样吗?回答:事实上应该是远超过16个人的,我不知道具体数字,因为不断有新的成员在加入我们。但是中国的科学家不仅仅是参与到数据分析工作中,他们还通过一系列东亚地区的天文台参与支持设在夏威夷的詹姆斯·麦克斯韦望远镜(JCMT),而那台望远镜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此中国不仅在数据分析方面与我们展开合作,还在望远镜等其他领域与我们合作。问:未来,除了黑洞之外,你们还有其他目标计划进行观测吗?回答:事件视界望远镜极其强大,事实上我们可以用它对很多不同的目标进行观测。举一个例子,或许我们可以用它来观察恒星的死亡过程。不过那将会是在未来,或许是明年,或者更晚的时间。问:今年4月份的黑洞照片让我们惊叹不已,你有没有预见到会有更加先进的技术,可以加速相关数据的处理过程?回答:这真是个好问题!之所以我们之前花了两年多时间,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反复地进行各种核对。未来,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数据分析的方法,那么我们将可以做的更快一些。不过与此同时,有更多的望远镜加入进来,我们采集到的数据也将变得越来越多。因此这里永远都存在一种紧张关系:那就是你可以采集到多少数据,以及你有多少计算机算力可以被调配过来用于数据的分析。但我认为在未来,随着我们拍摄黑洞的录像,我们将会找到更好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问:你知道中国的FAST望远镜吗?回答:是的,FAST是一台了不起的望远镜,但是对于事件视界望远镜而言,EHT项目因为频段现在无法使用FAST,但它仍然可以被用来开展很多有趣的科学。问:能否谈谈“突破摄星”计划(Breakthrough Starshot),这个计划的目标是飞向半人马座α。你们观测过飞向半人马座α吗?回答:首先,那里并没有可以让我们观测的目标,因为那里并没有巨型黑洞存在。因此我们观测的目标主要还是银河系的核心,以及M87星系的核心,因此我们没有办法去帮助“突破摄星”计划。但是未来或许会有一个“突破视界”望远镜项目呢?我不知道。
发表于 5年以前   ·   阅读量:877
 热门专题
互联网深度分析
根据当前互联网热点,深度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
语言规范指南
c/c++,Objective-C,Python,Golang等语言的代码规范指南,团队合作更需要代码规范。
任正非讲话合集
收集了历年来,任正非在各个内部会议上的讲话。
查看所有专题
 哈喽比特公众号
 热门标签
# Docker #

文章:109,阅读量:97.8k

# 东方甄选小作文事件 #

文章:13,阅读量:17.8k

# 裁员 #

文章:1349,阅读量:1.1m

# WebAssembty #

文章:25,阅读量:36.3k

# Python #

文章:5587,阅读量:5.1m

# 人工智能(AI) #

文章:7177,阅读量:5.6m

# JavaScript #

文章:1228,阅读量:1.2m

# Rust #

文章:269,阅读量:248k

# 华为2023年9月25日新品发布会 #

文章:8,阅读量:12.2k

# 前端面试宝典 #

文章:9,阅读量:9.2k

查看所有标签